千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季过敏性疾病高发,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 [复制链接]

1#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成为新世纪的流行病,随着环境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性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需要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张瑞丽介绍,以特应性皮炎为代表的2型炎症过敏性疾病近年呈高发趋势,尤其夏季更易加重患者的皮损和瘙痒症状。特应性皮炎具有慢性、易复发的特点,2型炎症作为核心的发病机制,会诱使疾病向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发展,因此长期有效控制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习生曹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彦

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张瑞丽

痒痒痒反复发作,患者和身边人都受罪

特应性皮炎是全年龄段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剧烈瘙痒和全身皮肤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完整地睡个好觉成为大多数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奢望,严重困扰患者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特应性皮炎在非致命性皮肤疾病中疾病负担位列第一。

特应性皮炎既往常常被简单描述为“湿疹”,张瑞丽主任强调,湿疹是一种症状,特应性皮炎可表现为湿疹。疾病会影响患者情绪和行为,进而产生的焦虑等负面情绪又会加剧皮肤症状,“瘙痒难耐”、“痒不欲生”、“痒到没法睡”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患者,反复的瘙痒和皮损,不但影响睡眠,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学习和社交,甚至引起身边同学的歧视,孩子的家长由于晚上要帮忙搔抓和擦药,夜间也无法入睡。

特应性皮炎患病人群覆盖儿童、青少年、成人及中老年人全生命周期,且尤其青睐儿童和青少年。张瑞丽主任表示,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高于成人和青少年,在世界范围内,15%-30%的儿童受到特应性皮炎的影响,且中重度患者比例约40%,85%-9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在出现症状或发病时的年龄小于5岁,多数特应性皮炎患者由婴儿湿疹反复发作迁延而成。患者的皮损主要表现在肘窝、腘窝、颈前、或者躯干、四肢等外露部位,不但孩子“苦痒难耐”,全家也因此受困。张瑞丽主任分享了一个令她印象深刻的案例:一名患者是6岁的小男孩,他的监护人一直都是他的奶奶。孩子从出生之后一个月后患上特应性皮炎,6年以来奶奶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要花大量时间为孩子沐浴、抹润肤霜,一直处于非常焦虑的状态。来找张主任时,她表达了非常迫切的为孩子治疗的意愿。不仅患者本人,监护人的睡眠、饮食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图源视觉中国

2型炎症诱发特应性皮炎,长期治疗要兼顾疗效与安全性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加重、复发和缓解是交替进行的,如何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期,让患者有一个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就要求在综合考虑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做好疾病的长期管理。特应性皮炎是“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这个过敏进程的首发疾病和起点,长期规范治疗不仅让皮炎消退、瘙痒缓解,还可以降低2型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生后续食物过敏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的风险。

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来看,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是介导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因此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要精准靶向针对2型炎症反应中的关键致病因子。张瑞丽主任强调,对患者而言,理想的药物是安全、有效且是可负担的。新型治疗方式如靶向生物制剂,精准阻断患者的2型炎症和致病过程,从根源抑制炎症反应,助力患者实现长期诊疗目标。同时,生物制剂经过了国内真实世界临床数据的验证,不会大范围抑制免疫系统,且无需额外进行初始或常规血液检查即可直接使用。多种新型治疗方式包括生物制剂已被纳入医保,对于提高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减轻经济负担,推动长期规范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图源视觉中国

避免三大治疗误区,专家支招“衣食住浴”生活宝典

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治疗方面,往往存在不重视、不规范、不坚持用药三大误区,张瑞丽主任指出,首先,很多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把特应性皮炎当作普通过敏或湿疹,且症状轻微者误以为不用治疗或者自行用药,却使得症状越来越重,久治不愈;第二,患者可能自行判断病情或用药,症状稍有好转就擅自减少或停止用药,最终陷入“停药-复发-治疗-停药”的循环,导致疾病反复复发难以控制;第三,部分患者依从性欠佳,用药、随访不规律,或盲目追求快速的短期疗效,导致病情反复且没有长期得到控制,反而失去了治疗耐心,进而不断尝试不同治疗方式,造成病情恶化,这些极端的心态都是不可取的。张瑞丽主任强调,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需建立与疾病的长期作战意识,长期管理长期治疗,不能想着“一劳永逸”。当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或反复发作,医院咨询就诊,以免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护肤是特应性皮炎患者从确诊的一刻就要开始重视的一件事情。张瑞丽主任提醒,皮肤屏障的破坏是导致特应性皮炎的进一步发作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疾病的发作期和缓解期,我们需要使用护肤品来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和维持。此外,控制疾病进展和发作,衣食住浴四个方面也不容忽视:

衣:选择宽松光滑透气的衣物,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

食:注意清淡饮食,患者在饮食方面无需过度忌口,反而不利于病情的治愈,造成身体缺乏某种营养,久病不愈;

住:避免如搔抓、摩擦,毛织物、酸性物质等刺激;

浴:建议洗浴温度在32℃~37℃,洗浴时间5~10分钟,洗浴频度以每日或隔日1次为宜。此外,要注重自我放松,减轻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校对李海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