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梅雨病来袭收好防霉攻略多运动多交流饮 [复制链接]

1#

“梅姑娘”来袭,闷热和潮湿将会成为近期天气的“主角”。“湿哒哒”“潮乎乎”的天气不仅影响出行,还会影响大家的健康。梅雨季需要预防哪些疾病?如何健康生活?医院各科专家为大家支招。

警惕心梗多发

防止忽冷忽热,不要擅自停药

医院了解到,近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医院心血管内科得知,最近接诊的急性心梗患者较多,以中青年患者居多。

“不要觉得心血管疾病只有冬季才会高发,根据以往的情况,梅雨季气压比较低,也容易发生心梗,会出现一个心梗小高峰。”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何胜虎表示,气温高、气压低,就会造成大量出汗,皮肤蒸发水分快,造成血管血液浓缩,如没有及时补水,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特别是“三高”人群。

中老年人群在梅雨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何胜虎建议,应适时补充钾、钠,维持电解质正常。另外,夏天室外热,房间里空调凉,这种反复由热到冷,由冷到热的环境变化,对心血管患者是极其不利的。身处的环境应尽可能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开空调不能过冷,以身体一动就微微出汗为好。最重要的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量,绝不能擅自减量或是停药。

小心诱发风湿病

吹空调要防寒,控制高脂饮食

纵观往年梅雨季,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患者较往常会多两成左右。

近年来,风湿病患者逐渐年轻化。现年35岁的张女士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前两年,张女士的病情并不严重,她也没有太在意,只是吃药控制。去年“入梅”之后,张女士的病情不断加重,出现下肢浮肿、泡沫尿等现象。医院后,被诊断为红斑狼疮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国青表示,现在风湿病的患病年龄越来越小。

现在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经常衣衫单薄并且长时间呆在空调间里。这样容易造成局部肌肉组织的气血虚弱,湿气乘势随风而入,很容易在梅雨季患上风湿病,不少20来岁的年轻人就早早得了风湿病。

“梅雨季节因空气湿度大,温差也大,晴雨交替变化又快,极易诱发风湿病。”李国青表示。

防寒防潮,尤其要注意肩腕肘膝等关节的日常保暖防护,居处应干燥明亮通风,防雨防水。

控制高脂饮食,痛风患者尤应注意禁食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啤酒等。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平时脾胃不错,可以适当吃些温性或温补性的食品,如羊肉、牛肉、姜、葱、薏仁、红枣、绍兴酒等。

适宜的运动,以身体微微出汗而无特别的疲倦感为宜。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加日常工作。对于风湿病病人在此时诱发关节疼痛或疼痛加重,还是应当坚持适当合理的治疗。

小心闷出皮肤病

勤换衣服,清淡饮食,注意防晒

梅雨季到来,湿哒哒的环境最适合螨虫滋生,对一些皮肤敏感的人来说,可能一夜间,脸上、身上就爬满了小红疙瘩。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燕华介绍,在梅雨季节,一些过敏性皮肤病发作很常见,如湿疹、虫咬皮炎、荨麻疹等。湿气重、气温高是诱发湿疹的重要气候因素。

“高温+高湿+阴雨”是梅雨季的标配。由于空气流动性差,湿度高,更有利于霉菌、螨虫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极易诱发各类皮肤疾病。而随着夏季出汗增多,户外工作或是汗腺分泌旺盛的市民,也容易出现季节性皮炎。

李燕华建议,近期要勤换衣服,外出注意防晒,减少皮肤暴露,同时也需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和过甜的食物。出现不适症状时,不要擅自用药,一方面皮肤保持清爽干燥,一方面还是要及时就医。

小心呵护胃肠道

慎吃冰镇食品,注意空调使用

进入梅雨季节后,雨水增多,湿气上升,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中医上常讲,人体湿气重。这时胃肠道疾病高发。”昨天,医院内镜中心主任、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邱伟说,近来气温较高,气压较低,空气湿度高,已有不少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患者前来就诊,“他们脾虚、胃胀,常有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状。”

此外,连日的阴雨,会给人的情绪带来影响,而情绪和胃肠道是密切相关的,当情绪低落时,消化功能也会下降。

邱伟建议,市民特别是脾胃功能较差的人,不要吃冷饮,冰西瓜、冰镇啤酒等。“过冷的饮食对脾虚胃寒的人伤害很大,很容易引起胃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注意空调的使用。室内外温度不能相差太大,建议家里的空调调至28℃左右。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比如铁棍山药;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少吃或不吃油腻荤腥的食物。可以吃点小荤,如精瘦肉、鱼、虾等。适当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即可。

谨防心情“发霉”

多运动多交流,饮食清淡压力小

“梅雨季节,空气沉闷潮湿,气温高低起伏,人们会生出各种抑郁情绪,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董丽平介绍,阴雨连绵,会让消沉的情绪加重。正常人都会感到莫名的烦躁与压抑,更别提抑郁症患者,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一些中老年人身体上的胸闷、心慌、头疼、头晕等不适的症状,会引发他们的抑郁情绪。

心理科专家建议,要坚持多晒晒太阳。适量运动,如趁雨停可出去散散步,多与人交流,保持舒畅的心情。感觉心情烦躁时,可多和朋友亲戚聊天。

另外,还应增加室内空气流通,减轻工作压力,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绿茶或白开水,尽量早睡早起。

专家同时提醒,如果感觉自己胸闷、心悸,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建议尽快到心理门诊就医。

通讯员苏宣傅轩董娟

记者陆康洁张庆萍王诗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