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紧张、熬夜也会引起过敏症状
本报记者楚超
今年7月8日是第18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夏季是皮肤过敏问题的高发期,造成夏季皮肤过敏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缓解、如何预防呢?
1
夏季皮肤过敏的5种常见环境因素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一份科普材料中介绍了夏季皮肤过敏的5种常见的环境因素。
空调积存的螨虫
经常使用的空调积存着病原菌,比如螨虫、灰尘、花粉和霉菌等。其中螨虫体形非常微小,人用肉眼很难发现,它叮咬人体后释放出的毒素很容易使人过敏,出现丘疹、红斑这样的荨麻疹症状;如果用手抓破皮肤还会引起感染化脓。
饰品过敏
在夏季发生接触性皮炎的患者中,很多是因为戴金属饰品造成的,包括戴手链、脚链、耳环。过敏症状表现在首饰与皮肤接触的部位,如耳部、颈部、手腕、手指等处,有的也会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先是皮肤红肿,接着开始起小丘疹、水疱,甚至全身奇痒。
鱼虾或为过敏原
夏天食物品种繁多,其中一些食物就是诱发过敏的因素,如鱼、虾、蟹等,这些食物易引起皮肤红肿、皮疹、瘙痒等症状。此外,食品添加剂如调味品、色素、防腐剂等也可能导致过敏。
紫外线过敏
在阳光下暴晒后,颈面部、手臂部、肩背部等外露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等,火烧般痒痛难忍,数天后红斑和水肿消退,继以脱屑、蜕皮,并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这个过程是皮肤在强烈日光照晒下出现的急性损伤性反应,反复晒伤,会让皮肤对光敏感,产生光敏性反应。
温度湿度变化
坐在办公室工作,肌肤的水分被空调吸干,造成肌肤角质层水分严重不足、皮肤循环紊乱,出现脸部红肿或红血丝;室内外温差极大,也会导致皮肤过敏。
2
紧张、熬夜也会引起过敏症状
除上述5种常见的环境因素外,皮肤过敏还和情绪有关。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系教授连石表示,皮肤在胚胎起源、生物学、成长发育等方面都与情绪、心理、神经系统密不可分。比如紧张、压力、愤怒等情绪,会让很多人反复出现红斑、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这叫做情绪性过敏。其中的原理是: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熬夜、压力大、睡眠不规律,身体会释放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进而产生大量自由基,攻击能释放过敏因子的肥大细胞,导致过敏症状。此外,情绪波动很大时,皮肤还会释放一些神经递质,加剧过敏反应。在医院皮肤科,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皮肤过敏的患者,即便避开过敏原,还是会反复出现过敏症状。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精神因素导致,通过改善睡眠,缓解压力,调节心理状态等措施,症状大多能得到改善。3
使用抗过敏药物须遵医嘱
对于过敏的治疗,目前抗过敏的药物有很多,虽然治疗效果都很好,但副作用也较多。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随意使用。常见的抗过敏药物有以下4类:以氯苯那敏(扑尔敏)为代表的第一代抗组胺类药物这类药物普遍具有疗效好、价格低的优势,但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服药后大多会出现困倦、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操作机器的人以及学生最好不用。这类药物还有可能引起黏膜干燥、瞳孔散大,所以有青光眼的人要慎用。以氯雷他定为代表的新一代抗过敏药物这类药物跟第一代抗过敏药物相比,不会有明显的镇定作用,副作用也明显减少。以西咪替丁为代表的H2受体阻断剂对于这类药物,肝肾功能较差的人要忌用。这类药物还会引起疲乏、头痛、眩晕以及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反应。皮质类固醇激素这类药物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但无论内用还是外用,副作用都非常明显,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4
清洁、补水、防晒可远离过敏
对于皮肤过敏的预防,首都医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杨秀敏表示,最有效的措施是寻找出过敏原,并远离这种物质,同时在生活中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定期清洁空调、枕巾和枕套空调每隔半个月最好把过滤网取下来冲洗一遍;注意室内的通风,以减少尘螨和霉菌的滋生。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对积攒尘螨更多的空调外机进行清洗。皮肤容易过敏的人,还要经常更换枕巾和枕套,晾晒枕芯。室内空气湿度别超过40%空气湿度较高时尘螨会高度繁殖,因此室内空气湿度不能高于40%,最好使用空气湿度测量计。平时多喝水,皮肤常补水多喝水可以增强皮肤代谢能力,还要对皮肤多补水。肤质比较薄的人要缩短洗澡的时间,因为沐浴时间长、水温热,容易让肌肤皮脂膜失去天然的保护能力。避免暴晒尽量避免阳光过于强烈的时段出门,出门要打伞、戴帽子或是穿长袖衣服。可以在出门前半个小时适当涂抹防晒霜。多吃蔬菜洋葱和大蒜等含有抗炎化合物,多吃可防过敏症的发病。此外,夏季要尽可能少吃或不吃生猛海鲜,吃之前用热水将海鲜烫一遍,这样可以减少过敏的发生。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