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猪丹毒的防治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常出现卧地不起,跛行,跗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红肿等症状。

常见猪丹毒有三型:败血型(急性)、疹块型(亚急性)和慢性型,急性猪丹毒引起猪高烧42~43度左右,此病的特效药是青霉素类产品。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易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所以选择药物应尽可能选择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或可以解决耐药的药物,以提高疗效。

流行病学:

不同年龄猪均有易感性,病原体随粪、尿、唾液和鼻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土壤、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而感染。

带菌猪在不良条件下抵抗力降低时,细菌也可侵入血液,引起自体内源性传染而发病。

致病原因:

1.圈舍肮脏潮湿。
  

2.饲料湿喂,尤其是如果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病原的繁殖。
  

3.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4.摄入粪便。 

5.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6.温度突变、夏季高温。 

7.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8.突然更换日粮。
  

9.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
  

10.病毒感染-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征和流感。

11.栖息区垫有稻草的猪舍更易发生,因为丹毒杆菌可在稻草中存活。

临床症状:

急性型(败血型)

表现为急性败血性变化和皮肤产生特征性的红斑。胃黏膜充血、出血,胃底黏膜脱落,小肠黏膜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前半部有出血性炎症。脾充血肿大,樱桃红色。淋巴结充血,肿大和点状出血。肝充血,红棕色。肾浑浊肿胀,严重者呈蓝紫色,俗名大彩肾。

亚急型(疹块型)

在耳、颈、背、腹、大腿等处的皮肤上产生许多疹块,与周围皮肤界限明显,由于皮肤肿胀压迫血管,使疹块中央变为苍白色,周围绕有一圈红晕。

慢性型

主要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关节炎常发生在腕关节、跗关节和股关节,是一种多发性的慢性增生性关节炎。心内膜炎主要发生在二尖瓣,瓣膜上附有大片血栓性赘生物,菜花状。坏死性皮炎常发生在耳、背、肩、尾等处,为疹块转化而来,有时耳壳或尾部发生脱落。

防治措施

1.平时多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每年猪舍2次猪丹毒菌苗,加强免疫能力。

3.药物治疗:拌料:板青毒消颗粒1kg/1t料。打针:呼吸道专治药物10ml/斤

4.死亡猪要用化学方法无公害处理,彻底消毒,防止病菌扩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