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渭南市中心医院眼科同西龙主任的援非之路 [复制链接]

1#

陕西网(通讯员张瑛)苏丹国地处非洲,气候炎热,疟疾高发。年初,医院按照省卫计委要求组建第34批援苏丹医疗队。医院眼科主任同西龙主动请缨,于年10月踏上了援外医疗之路。

出发前,同西龙特意准备了一面国旗、两幅字画,装在行李箱中。字是岳父书写的习近平总书记队援外工作指示;画是国画牡丹图。一到苏丹,他就把国旗、字画挂到房间,随身携带的“中国风”寓意着时时不忘祖国和家庭的嘱托。他决心要把中国人民的爱、把友谊、把救死扶伤的精神播撒在苏丹大地。

初到

刚到苏丹时,医疗队被安排在首都喀医院。一天遇到一个10岁小患者,因患虹膜睫状体炎,需要1%阿托品眼药水散瞳。医院没药,由于当时还在上门诊需要接诊病人,他看了看时间临近休息时间,为了给患者解决问题,他让患儿及家属在诊室外等候。到了休息时间,他安顿好患儿及家属,带上眼科的苏丹护士到附近药店寻找,找遍附近药店都没有,医院20来里路的药店买了药拿回来给孩子用。当患儿再复诊时,重新获得了视力,他和患儿家属都十分高兴。

苏丹的气温达摄氏40度左右,人稍微动一下都汗流浃背,他初到苏丹,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身体还没适应,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苏丹护士很不理解,认为这样做不值得。他说:“只要患儿能获得光明,就值”!

苏丹缺医少药,但在药品入关审定方面的制度却十分严格。即使是中国无偿援助给苏丹的药品,偶尔也会延迟。所以,医院里经常没有专科用药及抗菌素,他将从国内带的自用药都给了患者。出发前还自费购买了一部分医疗器材,在诊疗过程中都无偿提供给患者使用。有段时间他自已患神经性皮炎,脖子上面积5厘米×6厘米的疱疹,腿上也有大片的疱疹,奇痒难忍,还不断有渗出液,有时整夜都不能休息。为了不影响工作,一下班他就采用湿敷,第二天抺点激素乳膏仍坚持上班接诊或手术。

到苏丹短短一个月时间,同西龙与“光明行”专家组共同完成了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复明手术,为当地名白内障患者成功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志在千里

由于同西龙为人随和、管理经验丰富、遇事处理能力强,第34批医疗队援苏期间,他被任命为负责医疗工作及卫生工作的支委。到达苏丹后,他在队长的安排下就立即着手建立了医疗队各项医疗工作制度,其中有门诊手术值班制度、队员奖惩制度、医疗小组工作制度、药械管理制度、外出义诊工作制度等。短时间内,迅速把医疗队的工作推进,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流程,为医疗队的生活和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偶尔会出现患者手术后炎症反应,他立即查找和分析原因,并严格自查帮助其他队员自查,大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针对手术室缺少口罩的现象,他主动协调,向相关部门申请,国家相关部门积极解决,很快就为医疗队从国内带来一批口罩,发放到需要开展手术的队员手中。细节决定成败,正是因为严格注重这些细枝末节,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对于其他队员需要开展新的医疗项目的需求,同西龙也能积极组织各位医疗专家进行分析讨论,对项目的风险和必要性进行有效评估。

医院每周三是同西龙的休息日,即使是休息日有手术通知,他也二话不说就去手术。为了减少疟疾的发生,同西龙组织医疗队队员们排班轮值,大家按时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蚊蝇数量明显减少,保证了队员们的身体健康。

他将随身带的日用品、工具作为礼物送给苏丹医护人员。在国内同西龙是教授、是专家,在苏丹他义不容辞地做起了带教。为了使眼科整体诊疗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他对当地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很快掌握了眼科A/B超的操作及手术显微镜的使用。

我国“光明行”工程援助苏丹价值多万元的眼科医疗设备,安装时,他与工程师一块加班进行调试。医疗上用的触摸式高压锅对水的纯净度要求极高,他带着几医院也没找到符合要求的水,最后求助上海苏医院制剂室才解决这一难题。

近期,苏丹*治局势紧张,医疗队在制定撤侨计划时,队里商讨决定,共产*员最后撤退,队委、支委最后撤退,年龄大的最后撤退。他是*员,也是年龄最大的,他欣然同意作为最后一个撤退的人。

炙热的撒哈拉

穿越撒哈拉,即使跨越国界,爱仍旧是永恒的主题,为了消除语言障碍,同西龙每天早、晚一个小时雷打不动学习外语。上门诊的闲暇时间,他还主动给苏丹医护人员教简单的中文会话,以加强彼此的交流能力。

年4月,他按照组织要求医院上班,这里眼科病人更多,平均每天早上要在门诊接诊40多个病人,下午要上十几台手术。远离家人,他就一心扑在了工作上,不管是礼拜天,还是假期,只要在队里,他都会去查房。来苏丹9个月共完成白内障手朮多例。他说“看到无数患者在医疗队的治疗下康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每位队员都在这里留下了无悔的年华”。接下来他们还将开展三地联动贫困白内障复明活动,医院完成例免费白内障手术。

(来源:医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