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伏贴适合治疗哪些疾病和人群呢有来医生 [复制链接]

1#

1.什么叫三伏贴呢?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简称,也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特色方法之一,又称作“三伏灸”。是在夏季三伏日,把特殊作用的药贴贴在不同疾病相应的穴位上,以达到祛病保健的一种治疗方法。

2.为什么要在三伏天贴敷呢?有什么特殊的讲究或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三伏是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与自然相应,人体阳气最为充沛,腠理疏松,毛孔扩张,经络中气血旺盛,并趋于体表,通过运用三伏贴,在配方中使用一些辛温发散等功效的药物,调动人体阳气,达到平衡阴阳,祛除宿疾的目的,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防未病的理念。因此,三伏灸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疗法。

3.三伏贴适合治疗哪些疾病和人群呢?

相关研究证明,三伏贴对呼吸系统病症(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的治疗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纯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受欢迎。

但其实三伏贴的应用范围远不止于此,除了呼吸道疾病,对于其他系统病症,例如肠胃病、妇科疾病、体质改善、骨关节及免疫系统等问题往往也效果不凡。

三伏贴并非万能贴。大致来说,肺结核、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或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具体情况还是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指导。

4.贴敷还有哪些特殊要求呢?怎样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呢?

第一,顺应天时最为关键。

首先要清楚今年的三伏时间,头伏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7月17日入伏;8月7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6日为末伏开始;中伏在头伏、末伏之间,今年的中伏为20天。所以今年的三伏为40天。

传统贴敷时间是在初、中、末伏人体阳气最旺盛时期进行。但是我们知道三伏贴主要适用于阳气虚弱,虚寒体质的人群,如果没有适当的干预,这一类人的阳气很难在三伏时节充盛起来,并不能形成足够强大的驱邪之力。因此三伏之前的鼓舞阳气,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三伏天气潮湿和闷热,极易导致湿气困脾,阻遏阳气,并且三伏灸期间,身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如果脾的运化功能低下,很难将代谢产物充分地排出体外,可见三伏之后的健脾阳祛湿邪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三伏前后必须针对性地给予加强贴。

还应由于今年的中伏为20天,时间较长,应帖敷两次,以便于效果叠加增倍。这样算下来,从7月7日的伏前加强贴,到8.26的伏后加强贴,一共需要帖敷6次,三年为一疗程。

第二,药贴和穴位的选择也要有理可循。

入伏前鼓舞阳气,要从补益肾阳着手,并在选穴和选药上全面考虑。以入肾药物为载体,帖敷相关穴位,激发肾中之元阳,如同划一根火柴,点燃身体阳气生发的源头。中医强调春夏养阳,如果错过春天生发阳气的大好时机,此时也是很有效的弥补。三伏后,则应振奋脾阳,健脾祛湿性药物和穴位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起到扶正固本,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应贯穿始终。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身体情况,应针对性地选择穴位进行贴敷。

5.三伏贴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均为正常反应。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有严重红肿、水泡时,医院皮肤科就诊。

(2)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冷饮,嘱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肤清洁。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6.是不是六次帖敷都必须在第一天进行呢?一旦错过,还会有效果吗?

尽量在第一天进行帖敷,如有特殊情况,提前或延后一两天也是可以的,超过两天效果则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连续进行,也同样会降低疗效。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难以保证帖敷时间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因而错过一年一次的调理好时机,其实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