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在湿热的天气里容易发作,痒起来很难受,而且越抓越严重。中医建议怎样预防、保养和治疗湿疹呢?
什么是湿疹?
湿疹其实是皮肤病后期的一个泛称,任何皮肤发炎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都有可能形成我们俗称的湿疹。比如皮肤疾病长期治疗不当,或者状况不好,导致表皮或真皮损伤,就可能引发湿疹。
大部分湿疹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以局部甚至大片皮肤的红痒为主。然后慢慢开始渗出一些组织液,这也是“湿疹”名称的由来。
湿疹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时,皮肤渗水、发红、瘙痒,这就是“急性湿疹”的发作。
接下来,若长时间治疗不当,病程迁延,皮肤渐渐就开始脱屑、干燥,变得粗糙。这时就进入了“亚急性湿疹”。
病情再恶化下去,皮肤就会增厚、颜色变暗,甚至开始有干裂,反复出血的情况,形成所谓的“慢性湿疹”。
怎样防皮肤病发展成湿疹?
刚才提到,湿疹是从不同的皮肤病发展而成。比如说,皮肤敏感的人易得湿疹,通常是由于这类人容易出现“接触性皮炎”。比如当他戴了某些材质的首饰、接触到化学药品,就很可能出现皮肤的局部发炎。
这样的人若是刚好面临不合适的工作环境,如需要长期洗涤、长时间佩戴饰品的工作,他的接触性皮炎无法获得控制,就会发展成湿疹。对于这些人来说,就要尽早避免接触会引发刺激的东西,从而避免湿疹发生。
而患有异位性皮肤炎的病人,则属于过敏,应治疗过敏的问题。
其实大部分病人的异位性皮肤炎,往往不是因为外在肌肤的刺激导致,而是因为肠胃功能障碍而引起。尤其是小朋友。所以在患病期间,在吃一些奶、蛋、甜食、生冷或刺激性食物时,就要格外注意。甚至在湿疹初期的时候,一些海鲜、带壳类的东西都不要吃。
当皮肤有局部发炎情况时,有时需要用外用抗发炎的药物来治,像三*粉、青黛粉或苦参粉,能够清热解湿、除湿,帮助皮肤干燥。
中医治疗湿疹
根据湿疹的阶段不同,中医使用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在湿疹初期,病人通常属于肺热或脾胃蕴热的情况,可用清热解*的药让皮肤症状缓解下来。到了第二期,身体长期处于湿热或发炎环境,导致身体气阴两虚,就需要用补肺、补气的药物,来润阴化燥。到了第三期慢性湿疹,皮肤开始干裂、增厚、呈暗红色,就要考虑到身体长时间缺乏血液循环,演变成血枯,内有瘀血,需要用比较润血、润燥、甚至活血化瘀的药物了。
湿疹药膳
下面这道湿疹药膳,特别适合于肠胃功能不好,身体容易有湿气的人,适用于皮肤出现湿疹、渗水的阶段。
药材:薏仁30克、玉米须20克、芡实20克、排骨少许、海带少许。(薏仁、玉米须、芡实在中药店可以买到)
做法:煲汤1小时。可日常当做汤品饮用。
提到玉米须,很多人会想到它可以减肥、控血糖。而在中医看来,它确实有利水通淋的作用,帮助身体把多余的湿气排出。芡实能补脾肾,而脾肾是身体的除湿机。当脾肾功能好的时候,身体就不会有过度的湿气。另外“脾主肉”,所以芡实能帮助我们的肌肉再生。
薏仁能够健脾利水,也可美白。海带软坚散结、除湿解*,在这个药膳里有加强免疫系统的作用,而异位性皮肤炎、汗疱疹,都是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
排骨除了增添汤的风味之外,还能温补,增强肠胃吸收的功能。
在急性湿疹阶段,皮肤开始渗水时,吃这个药膳效果比较好。但由于它以利水为主,所以在湿疹的后期食用效果就不一定那么好。
湿疹的外洗方
湿疹病人可用如下方子外洗发病的部位:
药材:白藓皮1两、苦参根1两、蛇床子1两。
做法:加12碗水,用中火煲30分钟。
白藓皮、苦参根、蛇床子这三味药有清热解*、杀虫的作用。这里的“杀虫”,主要是指抑菌。
2岁以下的湿疹患者,可以先用中医外洗,待年龄稍大后,再服用中药治疗。
湿疹病人,洗澡要注意水温
湿疹病人在洗澡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水温不可以太高。如果用温度很高的热水,在洗澡的短暂时间里,热水会抑制身体发痒,觉得舒服。然而,热水会使血管扩张,造成进一步发炎。
所以很多人在洗完热水澡之后,痒得不得了。很多患者来门诊都说:“我每次到晚上就痒得特别厉害!”我就问他你是不是洗完澡最痒,他说对。这就可能是洗澡水温太高了。
另外在泡完澡后,不要等皮肤干了以后再擦乳液,最好在皮肤正湿润的情况下,马上用成分单纯的保湿乳液护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