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特应性异位性皮炎的药物治疗以及预防
TUhjnbcbe - 2023/5/11 21:43:00

特应性皮炎(AD)又叫特应性湿疹、异位性皮炎,是儿童最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目前,AD发病情况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D通常首次发生在婴幼儿,约45%在婴儿6个月内发病,70%在5岁前发病;约60%的患儿至成人期症状消失。虽然AD好发于儿童,但成人也并不罕见,也会累及2%~10%的成人。

特应性皮炎病因复杂,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瘙痒是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皮肤屏障功能的障碍使过敏原更容易进入皮肤,从而诱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丝聚蛋白功能的缺失使水分子从正常丝聚蛋白内部解离,加重了皮肤的干燥;角质层细胞间脂质成分的比例失衡(胆固醇、必需脂肪酸和神经酰胺)增加了经皮水分丢失,导致表皮微皲裂,进而加剧了皮肤炎症反应。

一、特应性皮炎的预防

1、正确的皮肤洗浴方式

正确的皮肤洗浴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清洁是非常必要的,注意清洗皮肤时不要过度摩擦,洗浴水温控制在27~30℃,提倡5分钟短时间沐浴以避免沐浴后的皮肤脱水。

2、润肤剂的选用

润肤剂的类型很多,如沐浴液型、乳膏、软膏、乳液、啫喱以及喷雾型,通常用于AD发作及病情控制的缓解期。通常霜剂功效强于乳膏,一般可以采用白天上学给予乳膏、晚上使用较油的霜剂以达到每日2次的治疗要求。新型制剂如保湿喷雾可以方便在学校使用。

3、食物的选择

常见的过敏食物

婴幼儿AD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有牛奶、鸡蛋、大豆、小麦、坚果和花生等。食物相关的AD早期常表现为接触食物2h内出现的荨麻疹、胃肠道不适或呼吸道不适;晚期则表现为2~48h其至更长时间后出现的湿疹样皮损。如果发现有与食物相关的速发或迟发反应,可以选择必要的食物限制。

二、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治疗

1、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

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分为弱效、中效、强效三类,使用原则一般为面部、外阴部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其它部位可选用中强效制剂。使用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一般每日一次,3~5天起效,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最长疗程可达2周。

常用的如:糠酸莫米松属于强效(三类)皮质激素、氟米松属于中效(二类)皮质激素、丁氢化可的松属于弱效(一类)皮质激素

2、局部外用免疫调节剂

对于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佳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可选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吡美莫司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二者限于2岁以上的患儿,可以作为面部、褶皱等特殊部位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有效替代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使用部位的烧灼感和针刺样感,注意使用后应提醒患者尽量避免日晒。

吡美莫司用于2岁及以上轻中度异位性皮炎的短期或长期间歇性治疗,可以和润肤剂联合使用;他克莫司适用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短期或长期间歇性治疗,注意仅浓度为0.03%的本品才可用于2岁及以上儿童

3、口服抗组胺药及抗菌药物

抗组胺药物有嗜睡副作用,一般在临睡前服用,可以有效控制“瘙痒—抓痒”的恶性循环。常用药物有依巴斯汀片、咪唑斯汀缓释片等。对于并发金葡菌感染的患者可口服氟氯西林等抗菌药物。

依巴斯汀片适用于12岁以上患者的对症治疗,它是一种强效、长效的H1受体阻断剂;咪唑斯汀适用于12岁以上儿童,注意咪唑斯汀不要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合用;氟氯西林是一种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前需要做青霉素皮试,它对金葡菌杀菌效果较好

4、紫外线治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能有效改善特应性皮炎症状,但有引发皮肤肿瘤的风险,不推荐年龄较小的患者使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应性异位性皮炎的药物治疗以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