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命、太阴。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三,乃数名,二与一合为三。阴,指足三阴之经脉,交,交会,交接。
该穴位于内踝上三寸,当胫骨后缘,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故名为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长屈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手四指并拢,小指下缘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即是。
本穴能滋补肝肾,补养精血,调经止带,健脾利湿。善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痛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水肿,疝气,阴部痛,下肢痿痹,头痛,眩晕,失眠。现多用于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高血压,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遗尿,性功能减退,神经衰弱,小儿舞蹈病,下肢神经痛或瘫痪等。
用拇指按揉三阴交次,用于治疗腹痛、泄泻、月经不调。
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痛经、疝气、水肿等。
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下肢疼痛。
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水肿、湿疹。
配足三里,治疗肠鸣泄泻。
配中极,治疗月经不调。
配子宫,治疗阴挺。
配大敦,治疗疝气。
配内关、神门,治疗失眠。
配极泉、尺泽、委中,治疗中风半身不遂。
配肾俞、膀胱俞、关元,治痛经。
配脾俞、廉泉,具激发、聚汇、转输足太阴脉气运行之功。
配内关,治虚损、清虚烦、止骨蒸汗出之良方,适用于肺痨、失眠、梦遗之阴虚火旺者。
配足三里,为治疗脘腹疼痛及痿痹诸证之对穴。
配中脘、内关、足三里、冲阳、太溪、昆仑,可疗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病。
配阴陵泉、膀胱俞、中极,以治疗癃闭、小便不利等疾。
配天枢、合谷、阴陵泉,治疗腹泻、飧泻。
配气海,治疗遗精、阳痿、白浊等。
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它是脏腑功能的反映,又是脏腑活动的产物。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妇女经、胎、产、乳的物质基础。“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说明营血在机体内的重要作用。人体病理变化无不涉及气血,气血失调是一切疾病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发病机制。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本穴,本者,经脉血气所出之处也。本穴尚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会,具健脾利湿、调补肝肾、益气养血之功,故为主治男女生殖泌尿系病、血证和妇科病的常用穴。对肝、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理证候,具有一定的功效。但临床必须详辨其证,恰配其穴,方收良效。
现代研究表明该穴对消化、泌尿系肿瘤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可改善机体情况,减低放疗、化疗的*副作用;针刺三阴交促进输尿管蠕动,有利于排尿。治疗消化不良患儿,可使胃酸水平和消化酶活化水平均有上升;对某些消化系、泌尿系肿瘤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可改善机体状况,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和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