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焦点新闻-中国养殖
“我们还是种去年城里来的农业专家们介绍的那种紫薯种子吧!”
“就要那种,没想到那疙疙瘩瘩,又小又丑的东西,不但产量高,价格高,销量又好,听说还很有营养呢。”
3月中旬,在重庆市万州区后山镇的一家种子销售站,几个农民围在一起商量着。
后山镇位于三峡库区,距万州主城70公里,山多坡陡,资源贫瘠,农业人口占到90%以上。除生态条件脆弱,交通相对落后等不利因素外,缺乏相关产业支撑一直是影响当地农民增收的软肋。2010年,后山镇成为重庆市科委的定点扶贫对象。
“不是单纯的”授之以鱼“,还要更加注重”授之以渔“.”这样的思路让重庆市科委把传播农业技术,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作为帮扶的重点工作。
两年来,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们来了,大型的农业企业也来了,数十个科技项目逐步落实。在采访中,能够时刻感受到科技让这个只有约3万人口的小镇一下子焕发了活力,成了远近闻名的“科技镇”.
就拿小小的红薯产业来说,万州地区本就有多年种植薯类作物的习惯,是当地农民维持生计的重要经济作物。
“缺乏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成了当地薯类作物的种植始终无法起到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在多次深入村镇的调研中,重庆市科委工作人员们发现。
2011年,他们组织三峡农科院和西南大学的专家为后山镇的一些农户免费提供紫红薯新品种“万紫56”、“渝紫263”、“万薯七号”.
“万薯七号”是三峡农科院最新研制的红薯藤,长出来的红薯最大可达10来斤,产量比传统红薯高30%到40%.用紫薯新品种种出的红薯,成熟后通体都是紫色,富含花青素,能够预防多种疾病,市场上供不应求,收购价格每公斤超过2元,比普通红薯价格翻了一番。
“让农民一下子改变种植习惯不容易,所以我们通过向一些农户免费发送新品种,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益处,再加上配套种植技术的指导,让农户们知道即使是小红薯也能够有无限的科技含量。”农村处处长王勇德说。
这样通过科技的力量让农民不只是埋头种田,而且要抬头看效益的例子,在后山镇到处都是。
“有一段时间,水塘养殖很火,当地很多人看到其他镇上通过水产养殖发了财,就把家里山地挖成水塘来养鱼,可是却事倍功半,因为后山镇森林覆盖大,植被多,根本不适合水塘养鱼,而是适合发展草食家畜。没有科学指导的发展,让农民蒙受了损失”,西南大学养殖教授徐恢仲说。
针对这一状况,重庆市科委为后山制订了发展林下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合理利用好当地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不然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自身也始终原地踏步。”王勇德说。
2011年,西南大学的养殖专家们通过深入了解当地养殖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的需求,为后山镇制订了科学的养殖计划。后山镇的几户养殖大户纷纷搞起*牛和土鸡养殖,第一年就出栏*牛500头,黑土鸡3万多只。重庆市科委还帮助他们和经销商们建立了稳定的联系,保证产品的适销对路,以后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养殖计划。
为了加快后山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市科委从一开始就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后山镇。截至目前,已经先后成功引进天圣药业有限公司、金惠种业有限公司、鱼泉榨菜有限公司等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采用“企业+农户”和订单农业形式,在后山镇发展中药材、猕猴桃、榨菜等种植支柱产业。
“很多大企业来了,不仅当地闲置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农民收入也大幅增加,很多长年背井离乡在沿海城市打工的村民,看到家乡的变化,也愿意回来发展”,后山镇*委书记陈俊和欣喜地说。
实际上,“科技扶贫”给当地带来的益处还不止这些。
了解到当地由于地形等原因,停电成为让农民头疼的事情,市科委联系相关企业先给镇上的街道、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彻底告别了经常摸黑的历史;
了解到当地农户生活燃料缺乏,他们为村民引进了适合重庆山村地区使用的复合式搅推气化炉,把常见的秸秆、木柴、野草等废料放进去,就能产生甲烷、氢气等可燃性气体;
了解到镇上的很多年轻人想出去打工,却苦于没有职业技能,市科委组织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建筑、餐饮、机械制造等产业,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