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到了露肉的季节,但夏日阳光并不友善,一不小心皮肤会晒得又红又疼。怎样选择一款合适的防晒霜呢?你要学会看包装!
很多人都知道,在日常护肤程序中,防晒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防晒其实不全因为怕晒黑,更重要的要防光老化!这是在网络上非常著名的一张“光老化图”:
CBSnews曾报道过,英国一名69岁卡车司机,开车28年,左脸受日晒时间比右脸的时间长,光老化状况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让我们晒黑晒伤的,主要是阳光中紫外线的中长端:UVA、UVB。
UVA晒黑皮肤
UVA的波长较长,穿透能力强,可以穿透皮肤表层,深入真皮以下组织,破坏胶原蛋白,一般强度的阳光UVA照射在皮肤上,约经过2-4小时,皮肤就会变黑。
UVB晒伤皮肤
UVB属于中波,它可以使皮肤在短时间内晒伤、晒红(对多数人来说是25分钟左右),严重还会产生晒斑。
SPF值
SPF值是指防晒产品对抗UVB(防晒伤)的能力,数值越大,防晒时间越长。
以SPF15为例,它指的是:当一个人在强烈日晒不做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皮肤只需约10分钟的时间即可发生红斑,而在涂抹了SPF15的防晒产品之后,理论上这个人可以在阳光下停留分钟的时间而不被晒伤,计算公式是:10(分钟)*15(SPF)=分钟。
SPF20=min
SPF30=min
SPF50=min
当然这是理论值,如果你去海边玩,用了SPF50的防晒霜,还是需要1~2小时左右补涂一次,而且要涂够量:如在面部使用防晒霜是一元硬币的量!
PA值
PA值是指防晒产品对抗UVA(防晒黑)的能力,一般防晒霜都会有这个数值,以+表示,+号越多,该防晒霜防护∪VA能力越强。
PA值是与PFA密切关联的,其中PFA是指UVA防护指数(ProtectionfactorofUVA)。
根据相关规定:
PFA值小于2,不得标明有UVA防护效果。
PFA值为2~3,标识为PA+,表示可以防御UVA延缓皮肤晒黑时间2-4倍
PFA值为4~7,标识为PA++
PFA值为8~15,标识为PA+++
PFA值大于等于16时,标识为PA++++
防晒霜使用场景小贴士:
阴天活动、室内上班族:选SPF15,PA+的产品就可以了
户外运动,短时间显露在强烈光照下:建议用SPF30,PA++的产品
夏日户外长时间运动(海边、高原等地):选用SPF30或SPF50,PA+++等防晒能力更强的防晒霜,且每隔1-2小时补涂一次。
化学防晒霜一般通过吸收有害的紫外线实现防晒,化学防晒剂分子会被皮肤吸收,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常见的化学防晒成分有二苯酮、水杨酸乙基己酯、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OMC)等。
物理防晒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和氧化锌,主要靠反射或散射作用,阻挡掉紫外线达到防晒效果,就像在皮肤外面贴了层保护膜。
化学防晒一般涂抹清爽自然,但需要定期补涂,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适合油性肌肤、混合性肌肤。
物理防晒相对厚重,涂抹后发白,对皮肤负担相对较小,适合干性肌肤、敏感性肌肤。
空*皮肤激光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富秋涛告诉豹耳健康:“只有夏季防晒是错误的观念,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防晒,不管阴天下雨,不管冬天还是夏天。实际上容易造成晒黑和晒老的长波紫外线,一年四季分布是差不多的。除了防晒霜,戴帽子,打伞、戴墨镜等物理防晒方式也非常重要,防晒效果更可靠更确切。”
另外,很多人夏季也喜欢穿防晒衣,在选择防晒衣时一定要看吊牌上有没有标注UPF40+或者50+的参数,UVA透过率是否小于5%。
根据GB/T-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明确规定:只有UPF大于40、UVA透过率小于5%的,才算是真正的“防紫外线产品”。
富秋涛主任强调,夏季一旦被晒伤后,可以使用修复类产品,如含有生长因子、保湿类成分的护肤品,但一定避免过度修复,如避免对皮肤的过度清洁、过度摩擦、过度刺激,避免用激素药膏,这些对晒后修复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敏感肌夏季防晒要注意什么?医院变态反应学博士永仕建议做好这三点:“不要在紫外线最强烈的时候出门;做好物理硬防晒;选对防晒霜。”在他看来,强烈的紫外线不仅会损伤皮肤屏障,还会引发色斑,老化,皮炎等。敏感肌表皮更薄,会更易受紫外线损伤,从而让皮肤更敏感,甚至出现炎症反应。
至于敏感肌的防晒,永仕博士觉得首选物理硬防晒,防晒衣,太阳伞,遮阳帽,墨镜之类的。其次,尽量选温和低敏的物理防晒,“化学防晒对皮肤来说存在一定的刺激性,可能会加重皮肤的负担。特别是本来面部皮肤有损伤的话,就不建议抹防晒霜。防晒霜需要用洗面奶清洗的,也要选温和点的洗面奶,补水就是基础常规操作。”
5.25护肤日,希望大家都认真做好防晒,保护好自己的肌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