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系统性于头、面、耳及胸、北等皮脂溢出旺盛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脂溢性皮炎发病机主要为皮脂溢出、马拉色菌感染、免疫絮乱和免疫缺陷等。
皮脂溢出过去有观点认为,脂溢性皮炎是由于患者雄激素分泌旺盛,皮脂分泌过多所致,许多青年人皮肤部较油腻,却没有脂溢性皮炎。而且脂溢性皮炎患者前额的皮脂分泌率正常。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并非皮脂腺的功能絮乱,皮脂溢出可能是脂溢性皮炎的易感因素而不是主要病因,如患皮脂过多有助于马拉色菌的生长。
马拉色菌Schuster提出马拉色菌可能是脂溢性皮炎的病因,该菌可从脂溢性皮炎皮损中培养得到。疾病的好转与马拉色菌数目减少相符,该菌的再植可导致病情的复发。但脂溢性皮炎患者马拉色菌的数目不比正常人高。因此,有学者认为脂溢性皮炎不是由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引起,而是由于人体对该菌的异常反应所致,即使正常数目的马拉色菌也能促发患者免疫或炎症反应。
免疫絮乱有学者认为该病的形成取决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对马拉色菌抗原的反应,细胞和体液免疫均参与了该病的发生。马拉色菌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多种形态学改变,细胞因子IL-1b、IL-6、IL-8、TNF-a含量变化和细胞凋亡。通过朗格汉斯细胞和T细胞活化导致炎症。
免疫缺陷还有学者认为,脂溢性皮炎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因为AIDS患者中脂溢性皮炎的发病率高达34%-83%,且严重程度与病情进展正相关,显然共发病机制与普通人群不同,因此,有学者建议,该现象称为脂溢性皮炎样皮炎,是由免疫缺陷所导致的独特现象,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脂溢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