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留住乡愁守望家园
TUhjnbcbe - 2020/8/12 13:13:00

留住乡愁 守望家园


这是一条伟大河流的故事。


  故事的起点在中原,转折在燕赵,终点是江南。


  它的隆重讲述,在今天——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正式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一次堪称马拉松式的申遗长跑。2006年12月至今,在长达7年多的时间里,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沿线的8个省市、27个城市,以极大热情投入到这场申遗活动,从中央到地方,前后投入的资金高达百亿元之巨,其间付出的人力、物力更难以计算。


  今天,所有努力和坚持得到肯定。


  然而,这远非申遗意义的全部。尤其是这一次,是“中国大运河”写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是什么?“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会在一起,构成一个厚重的人字。” 在拍摄于1980年的纪录片——《话说运河》中,第一句解说词就开宗明义,把大运河和长城相提并论。大运河在中华文明史中地位之重,由此可见。而事实也确然如此,10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和巨作,更是疏通南北物资运输、贸易往来的文明大通道。


  历史厚重,生活细微。在运河两岸人们的记忆中,运河就是自己琐碎而温暖的生活记忆,它记录着父辈们的辛勤劳作,记录着孩提时桨声灯影的成长往事,更记录着长大后分隔难断的故乡风情。在漫长的岁月里,这条河流支撑生活,激发灵感,启迪心智并指引未来。


  这就是大运河的文明分量。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此次申遗成功,既可以看作是世界对中华文明辉煌创造的一次致敬,也可以视为今天的我们对先人们的一次感恩祭拜。


  “湿润,渐干,留痕,皱巴。”这是以运河水为墨,宣纸留痕的模样。在2013年威尼斯年展平行展上,艺术家徐冰的参展作品英文书法《大运河》。这是今天的人们对运河的思考:当它取之不竭时,是湿润的感觉,慢慢地,它干了,留下曾有过的痕迹和皱巴巴的质感,这种干枯让人束手无策,可是你必须面对。


  大运河成功申遗后,对这一伟大工程的保护、延续的要求也随之刷新。作为活态遗产,大运河如何适应新的航运、防汛等发展需要? 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航运等工程的关系?运河申遗成功后的后期管理如何保障……


  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具有更恒久的决心和坚持,更专业的思路和方式,尤为关键的是,要有一份真正的文明保护和继承的心念。而毋庸讳言的是,无论是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还是在申遗成功后,持有功利化心态的不乏其人,这既非申遗的原意,更将会成为大运河保护、延续的隐患所在。


  申遗成功,任重道远。让人感到鼓舞的是,长达7年多的申遗,不仅考验了大运河相关地方的申遗意志,保护思路和做法也日益科学理性。作为大运河的重要区段,浙江正在深入实施的“五水共治”举措,循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路径,将对大运河保护产生积极的长远效应。


  运河归来,乡愁且留。

1
查看完整版本: 留住乡愁守望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