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蒙元初期,被你争我夺的地方六盘山,到底有
TUhjnbcbe - 2024/10/21 16:19:00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720/9207384.html

安西王是元代著名藩王之一,又在元宋战争期间兼领陕西四川行省的事务,元代宗王中地位显赫。

安西王六盘山封地的历史演变

六盘山地区是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蒙古军大规模驻扎的地区之一,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等都曾在此驻兵,并一直作为平金战役和平宋战役的军事据点。因此,六盘山地区的军事活动与蒙古汗国与元朝的政治动向有着密切的联系。

1、至元九年(1272年)以前蒙军对六盘山地区的控制情况

六盘山地区,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径河、清水河等均发源于此。六盘山山脉东坡陡哨,西坡和缓。降水量较周围高原稍多,松林草地遍布山区。这些自然条件正好符合当时蒙古军队的游牧特征,使大规模驻扎成为了可能。

六盘山作为蒙古汗国和元朝军队据点的历史,由来已久。1226年蒙古第六次攻夏,成吉思汗率军从黑水入夏境,破数城,长驱直入至金境,下临洮府和洮、河、西宁、德顺等州,1227年,避暑六盘山。成吉思汗确定灭金方针,借夏镜攻打金朝关晚地区时,六盘山作为从西北方向攻入金境的战略要喉,成为了蒙古军队据点。

1257年,蒙哥南征,亲率右路军由四川攻宋,纽璘蒙古军长驱至成都。此时的六盘山就是给前线部队做派遣和补给用的。而六盘山正好处于灭金和灭宋战略之要道上,位置十分突出。

京兆是忽必烈旧有分地,蒙哥即位后,“岁癸丑,受京兆分地”。自此,陕西、河南、邢州等地便成了忽必烈延揽汉地知识分子,以“汉法”来治理国家的策划和实施中心。但是由于忽必烈的“汉法”改革与蒙哥治国的方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故兵权被剥夺并受到钩考。

经过这次斗争,忽必烈本人及其势力受到较大的打压,因此忽必烈只能暂时退让,等待机会。好在,机会很快就来了,攻宋东路军在塔察儿率领下,围攻樊城,攻而不克,久久打不开局面,引起诸王不满。

蒙哥不得不请忽必烈来统率军队,扭转局面,于是忽必烈自开平南下。宪宗九年(1259年),蒙哥汗死于阵,汗位争夺战在所难免。在汗位争夺战前期双方的争夺重心在关中、关陇、四川地区。其中四川是南征蒙古军聚集之地,经过与蒙哥的矛盾,势力大损的忽必烈在1254年曾命廉希宪任京兆宣抚使,但实际没有多少兵力。而此时,川陕、关陇实际上不在忽必烈的控制之下。

中统元年(1260年)廉希宪宣布诏旨,遣使安谕六盘时,浑都海密约在京兆的刘太平、霍鲁海和在成都的密里火者、在东川的乞台不花等同时行动,但忽必烈一方抢先率军南下,杀密里火者、乞台不花。浑都海见势不妙,掠府库北上,同年九月,与从和林南下的阿蓝答儿会合。

但在这过程中,同一阵营中的哈剌不花因意见不合而离去,而浑都海和阿蓝答儿则向东而来,“诸将失利,河右大震”。这时,诸王合丹、合必赤、阿易马、按竺迩等来援,与汪良臣、八春合兵,大战于西凉,败之。

而对忽必烈来说,当时的安西王出镇川陕,不仅有利于1268—1279年的宋元战争中统一指挥川陕军队,而且可以对川陕的潜在非忽必烈势力予以威慑。

2、安西王忙哥剌对六盘山地区实际控制力的历史演变

至元九年(1272年),忙哥剌受封安西王,且地位显赫,接管其父旧分地的同时另设开成府。此后,忙哥剌又受封为“秦王”,拥有兽纽金印。受此待遇的,在元朝各时期宗王中唯独忙哥剌一人。

尽管安西王忙哥剌“二府并开”,按草原游牧生活方式分住冬夏两处“王府冬居京兆,夏徙六盘山,岁以为常”,但忙哥剌对京兆和六盘山的控制也有较大的不同。

从忙哥剌受封安西王出镇关中到忙哥刺死后的第二年(1280年),陕西四川行省废罢,王相府取代该行省而“承制行之”,忙哥剌大权在握,势力范围达到最鼎盛时期,从而“统河西、吐蕃、四川诸处”。看似作为开成安西王府所在地六盘山地区理应在忙哥剌控制之下。

但是,发生在六盘山地区的秃鲁之乱不禁让人怀疑安西王忙哥剌对开成及六盘山大营的控制力。秃鲁叛乱的原因与发生在西北的大名王禾忽叛元事件有直接联系。

因为秃鲁之乱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与发生在西北的历史事件也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战结束后,只解决了汗位归属问题,但蒙古汗国旧权力体系和移到大都的皇权之间的矛盾仍未解决。

在漠北的许多宗王国戚,在汗位之争中只选择了站在哪一边,然而被大都皐权体制架空了的漠北宗王们却各怀心计。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是忽必烈对局势的判断错误,非但没有达到出镇目的,反而出镇集团宗王内内讧,导致漠北大乱。

至元十四年(1277年),撒里蛮越过杭海山,叛军一支向东南深入今河套北,被元朝军队击败。而时驻守六盘山的南平王秃鲁起兵叛乱并向北移动可能有响应昔里吉等诸王叛军之意。

猜想一下,如果驻于六盘山的军队中的大部分为安西王军队的话,是否能够抑制叛乱的扩大呢?

忙哥剌受封安西王在至元九年(1272年),驻兵六盘山,而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命南平王秃鲁领兵镇戍六盘山,以补充六盘山镇戍军的不足,紧接着1278年发生秃鲁之乱。

值得注意的是,从另一个面看这个事件,恰好能证明六盘山的军队并不全是安西王所部。这进一步说明了六盘山并不是安西王忙哥剌一人所控制。正是六盘山地区特殊的战略位置和元朝军队调遣和征行机制决定了其不受安西王完全控制:

第一,六盘山自成吉思汗以来就是蒙古军南征军中的中转站和休整基地,六盘山地区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军队过往补给和中转站。也就是说,朝廷根据战略定位和各出征诸王的需求,补给休整一段时间。

第二,六盘山地区出于镇戍的需要,运行着有目的的调换屯驻部队或填补出征军队的空缺的机制。这个问题还要关系到自蒙哥攻宋时期蒙古军入川的历史背景,并由此形成的蒙古军在川陕的布防情况。我们知道,里然自成吉思汗时期就曾对宋用过兵,此后窝阔台、蒙哥、忽必烈时期分别对宋釆取过军事行动。

这三次攻宋战争西路进军路线是基本一致的,都是由关陇地区攻入宋川、鄂地区的。尤其是蒙哥汗时期南征蒙古军的驻防对后来忙哥刺出镇川陕时期的陕西四川行省境内元军布防格局产生了直接影响。

到忽必烈时期元宋战争时,在四川境内的战争前线大致在嘉定、重庆、合州、涪陵、夔州一带、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包括四川的西部战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驻防体系,忽必烈对入川军没有做太大的调整,经过浑都海之乱后也基本保持着原有的部署。

3、安西王忙哥剌的后继者对六盘山地区实际控制力的历史演变

至元十六年(1279年),随着平宋战役结束,元廷有意调遣川蜀队轮换屯驻,以便解决战争结束后前线军队安置问题,其目的是抓住这一时机对蒙哥时期形成的,由于战争需求没能调整的部队,进行一次拆分和重组,更进一步整顿并控制军队中的非忽必烈势力。

其中,屯田也是其手段之一。根据《元史》屯田记载,从元宋战争结束之年1279年到1296年间,六盘山地区或邻近地区的屯点记录多达八次。表明元廷积极安置对宋作战的大量军队。在阿难答时期,元廷已经基本上控制了六盘山地区的军队,虽然仍有区域内军队调遣,但行省恢复,军队由万户府统一管理,军队管理趋于稳定。

秃鲁之乱的平息,不仅解除了对安西王相府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又一次巩固了六盘山的驻防。之后,忽必烈或许从这一事件看到皇子封藩的弱点,逐步实施削藩政策。至元十七年(1280),又恢复陕西行省,把权力收归中央。

随着平宋战役和西北战事的结束,六盘山地区的军事性质渐渐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履行军事镇戍和元朝受元廷统一管理形成的宗王投下怯怜口户。同时经过安西王的经营,六盘山的怯怜口已经达到了较大的规模。秃鲁之乱平息后,行省得以复立,元廷对六盘山地区的统治趋于稳定。

到元末,六盘山地区已经发展成为设有军队管理机构、宗王怯怜口管理机构、州府合一的元朝的一般州了。其控制权完全在朝廷手里。

1
查看完整版本: 蒙元初期,被你争我夺的地方六盘山,到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