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痒……还是痒!
周童把发痒的皮肤抓出一条条红印,他甚至报复似的越挠越狠,想把指甲抓进肉里,死死地按下去,融入血肉,似乎这样就不会痒了。
抓痒,也成为笑笑奶奶每晚的工作。
6岁的笑笑,几乎没有完整地睡过一个觉,她整夜都在翻滚,头上和身上被自己挠得满是伤疤,为了让孩子睡一两个小时,奶奶晚上负责挠痒痒,有时她迷迷糊糊地停了手,笑笑瞬间醒来,把她的手拉过去,让她继续抓。
卓航从初二开始全身起红斑,奇痒难忍,因为背部抹不了药,请求同学帮忙,害怕是传染病,遭到拒绝。
他们,是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患者,感受到的痒,并非抹药就能止住。其中63%的患者每天承受12小时以上的持续瘙痒,有人情愿用火烧、擦农药,只为一刻安宁。
记者就“极致的痒”医院皮肤科主任陈旭娥教授,了解那些被痒困住的人生。
医院皮肤科主任陈旭娥教授。
凌晨四点,被瘙痒困住的人
摘下口罩,周童的脸,布满了抓烂的伤疤以及大片红斑。他勉强地挤出笑容,“最近心情不好,病又发了。”
他的特应性皮炎是从高中开始的,脸上、前胸和大腿开始长水泡,痒得难受,忍不住挠。
高二时,手和腿突然变得干燥,又干又痒,涂了很厚的润肤霜也不管用,一开始以为是过敏,用药,半年没效果。
有时候,周童会不自觉地把身上抠得血肉模糊,他想用痛代替极致的痒。
高考冲刺的时候因为压力,特应性皮炎大暴发,晚上痒得睡不着,只能吃药。吃药的副作用是嗜睡,上课复习时无法完全专心,成绩因此滑坡,只勉强上了一本线。
周童说,上大学后,皮炎好像被控制住,没那么严重。“那些曾如影随形缠绕我的痛和流淌在血液里的痒,以及自卑、压抑的情绪,都逐渐消散。”他变得开朗许多,敢于穿短袖和运动短裤,要知道,由于以前身上有大面积的红肿伤口,周童再热也是穿长衣长裤,即便伤口被布料磨得很疼。
最近,周童和女朋友闹分手,他的情绪变得糟透了,特应性皮炎像是有心灵感应,卷土重来。
周童说,他的脸出现了红疙瘩,变痒,不由自主地用手挠,皮肤会流血、结痂,再挠、再流血、再结痂。即便是在睡着后,他都会下意识地用手抓脸,醒来后,传来痛感的地方,会出现明显的血印。
“有一句话‘你见过凌晨4点的城市吗’,我想回答,因为‘痒醒症’几乎天天见。”男孩的小幽默实则是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情绪太影响这个病了,他不想也不愿再面对“被瘙痒控制的生活”,那“迟早得完蛋”。
此刻的他,正努力的调整心态,打算通过合理用药和改善生活方式,与特应性皮炎和平共处。
孤僻的男孩和睡不着的女孩
康康昨日到陈旭娥教授门诊复诊,这是一个中重度的特应性皮炎患儿。9岁,正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然而,男孩却显得心事重重。
皮疹出在他的脸上,因为痒,他只能不停地抓。
小小一张脸,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导致周围的同学很“嫌弃”,取带有羞辱性的外号,课间明显的排斥,没人愿意跟他做朋友,康康像一个小刺猬把自己缩成一团,性格愈加孤僻,而且因为瘙痒,分散了对学习的注意力,成绩不好。
“就像开启了恶性循环。”康康的父亲难过地说,“瘙痒触发了一个机关,结果一关接一关,关关难!”
他心痛儿子,却没有半点招儿。
连陈旭娥都感慨,特应性皮炎对儿童、青少年的“不友好”。
“特应性皮炎患病人群覆盖儿童、青少年、成人及中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尤其青睐儿童和青少年。”陈旭娥说,在世界范围内,15%-30%的儿童受到特应性皮炎的影响,且中重度患者比例约40%;85%-9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在出现症状或发病时的年龄小于5岁。反复的瘙痒不但影响睡眠,身上的皮损还会使他们丧失自信,诱发社交恐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有的孩子因为严重瘙痒晚上无法入睡,还需要专门有个人跟孩子睡负责挠痒,全家因此备受困扰。同时,患者的皮损常发生在面部、肘窝、腘窝、颈前或者躯干、四肢等外露部位,往往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她的另一个小患者——笑笑,几乎没有完整睡过一个觉。
6岁的笑笑是双胞胎妹妹,哥哥高大强壮,站在旁边的她,明显矮一头。
令陈旭娥难忘的,是笑笑的怯懦,那是和哥哥截然相反的,从骨子里透出的不自信。
“她叫笑笑,几乎从来不笑。”父母的嘴里,满是苦涩。
笑笑最开始看的是生长发育门诊,用过生长激素,效果不好,后来才到的皮肤科,确诊为特应性皮炎。
“她整夜都在翻滚,头上和身上被自己挠得满是疤。”笑笑妈说,女儿是和奶奶一起睡,奶奶每天从凌晨1点到清晨5点,给她抓挠。
有时,老人迷迷糊糊地停了手,笑笑会瞬间醒来,把她的手拉过去,让她继续抓。
好几次,全家都崩溃了,尤其是笑笑爸爸,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女儿,他忍不住朝女儿发火,孩子哭起来,爬向他,抱着亲,又悔青了肠子。
后来家里变成奶奶、父亲、母亲轮流“值班”瘙痒,即便是这样,笑笑依旧每晚会在极致的痒中醒来,她睡眠不足,白天完全没有精神,像个小“蔫包”。
无论是周童,康康还是笑笑,都不难看出,特应性皮炎,像一支淬满了不怀好意的恶毒之箭,射向人的同时,张开了天罗地网,把中箭之人困在“瘙痒的人生”。而这种痛苦,是其他人难以理解也无法分担的。
皮肤科的“一号疾病”
“以特应性皮炎为代表的2型炎症过敏性疾病近年高发,已经成为皮肤科的‘一号疾病’。”陈旭娥告诉记者,近年来,过敏已成为新世纪的流行病,随着环境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性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需要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中,特应性皮炎具有长期慢性、易复发的特点,并且该病会诱使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发展。
“这是一个小恶魔。”陈旭娥形容道,特应性皮炎主要的症状就是皮疹和瘙痒,这两个症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皮疹是全身比较大面积的红斑,有的患者会流水,我们临床叫渗出、结痂。由于认知不够,有人就误以为特应性皮炎会传染,其实是误区。例如,读初中的卓航,因为特应性皮炎全身起红斑,奇痒难忍,背部抹不了药,请求同学帮忙,害怕是传染病,遭到拒绝。”
而另一个误区是,长期以来的诊断现状容易把特应性皮炎被误诊为湿疹。她的一个60多岁的患者,今年4月从北京看病回来,病历上的诊断,第一是湿疹、第二是特应性皮炎。
“应该正确看待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逻辑关系。”陈旭娥介绍,如果成人有6个月以上的湿疹史,再结合化验室检查,就可以诊断为特应性皮炎,但婴幼儿和儿童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湿疹病史不用达到6个月。
为什么又说这个病是“小恶魔”?因为特应性皮炎患者会追求根治,事实上由于这属于系统性免疫性疾病,目前无法实现根治。
“我们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疾病进展,50%依靠治疗缓解急性症状,50%依靠长期管理维持和避免复发。”陈旭娥表示,长期有效的控制和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患者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即便不能治愈,但能处于接近治愈的过程中。
“尤其是儿童!”她强调,该疾病对儿童的深远影响有目共睹,对于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治疗,就是帮助一个家庭。
治疗并非无策,精准靶向有效
“太痒了,我压根无法正常上班工作”“我最大的希望是千万不要遗传给孩子”“人变得抑郁,不敢跟别人对视”……记者采访了多位特应性皮炎患者,痛苦的经历千万种,唯愿健康,哪怕吃一口羊肉、无拘束的奔跑以及求一晚不被打扰的安睡,都成了奢望。
“这个病最大的毛病是痒,很多患者为了止痒,用过太多的方法,甚至火烧、擦敌敌畏,只为寻求半刻皮肤的‘安宁’。”陈旭娥坦言,特应性皮炎是由2型炎症反应为主引起的系统性免疫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加重、复发和缓解是交替进行的,如何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期,让患者有一个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就要求在综合考虑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做好疾病的长期管理。
从发病机制来看,特应性皮炎的炎症和症状与皮肤屏障有关,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3(IL-13)是诱导2型炎症反应的主要关键细胞因子,这便是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要精准靶向针对的目标。
“这给患者带来一个讯号,此病非束手无策,而是通过长期规范治疗不仅能让皮炎消退、瘙痒缓解,还可以降低2型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生后续食物过敏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的风险。”陈旭娥介绍,抑制2型炎症反应的手段其实有不少,其中就包括靶向生物制剂,其作用机制是在精准地阻断白介素4和白介素13介导的2型炎症的同时,不会大范围抑制免疫系统。同时,它不通过肝肾代谢,对于担心影响肝、肾功能的患者,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例如笑笑,前几天来复诊,陈旭娥眼前一亮,小女孩用药后晚上睡得好,精神也变得好,“现在已经可以去上学。”笑笑爸满意地说。女孩也终于露出和她名字一样的笑容。
记者了解到,目前靶向生物制剂已经进入医保,并且随着多种新型治疗方法的面世,把很多患者从频繁的就医中“解救”出来,极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一般人对于‘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可能无感,或许,只有得过此病的人才能领会到这句话的重量。”陈旭娥感叹道,“从被瘙痒束缚的人生中脱困,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她也特别提醒,夏季出汗严重,有的患者容易过度洗浴,不利于皮肤屏障的修复和保护,因此要注意适度洗浴。此外,不要选择强碱或者强酸的洗浴用品,应该选用弱酸性的医用的洗浴产品,同时要选择合适的皮肤屏障修复乳,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也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复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丹
编辑王浩
二审罗玮
校检 朱云霞
三审李中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