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出生后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新手爸妈们会发现小家伙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宝妈们总想给予孩子最好的关照,于是当下坚持母乳的宝妈越来越多。不过到了宝宝6个月以后,母乳便不再是宝宝唯一的饮食来源了,此后宝宝的饮食中多了辅食的出现。
丽丽是晚婚青年,和老公结婚的时候已经30出头了。想着赶在成为高龄产妇之前生下宝宝,夫妻俩为此没少在备孕的事上下功夫。
终于如夫妻俩所愿,小宝宝顺利出生,白白胖胖十分健康。丽丽和老公的工作都挺忙的,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丽丽选择了放弃事业。所以在养孩子这件事上,丽丽表现得尤为上心,毕竟这是牺牲了事业换来的机会。
无奈之下丽丽向母亲求助,母亲认为“你做的辅食没得味道的,你放点糖、盐,有了调味品调味孩子自然就喜欢吃了!”丽丽觉得母亲说得有道理,但是又觉得有哪些地方不对。丽丽上网一搜发现小宝宝们根本不能吃调味品。
“不吃辅食会影响营养吸收,吃调味品会增加孩子消化负担。”丽丽在调味品和辅食的问题上为难起来。宝宝辅食没味道,究竟能不能加点“料”?
01油
7个多月的宝宝,《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关于7-9个月婴儿添加辅食的建议中,指出如果孩子的辅食是以谷物类、蔬菜、水多等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话,需要再额外添加约5-10g油脂。
但是选择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高质量的油,二是注意用量。
那有的家长要问了,什么样的油是高质量的呢?
推荐给宝宝吃的油:如含有α-亚麻酸的植物油为首选,如亚麻籽油、核桃油、紫苏油或白苏油,但由于这两种油不耐高温,建议直接用生油,如果是做辅食中需要加热的油,可以选择精炼的橄榄油;
不推荐给宝宝吃的油:平时常吃的色拉油,由于亚油酸含量高,尤其是有遗传性皮炎的孩子,应该避免吃;
少给宝宝吃的油:玉米油和芝麻油,也是亚油酸含量高,注意不可过量吃。
再总结一下,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就是紫苏油、白苏油、橄榄油,但1岁半前的孩子也是适量吃就好,不建议多吃。
02盐
很多家庭是老人帮忙带孩子,在给孩子做辅食的时候,可能很多老人总想加点盐,觉得不给孩子吃盐,孩子身体发软、也不爱喝水。
其实,并不是!先来看看指南的建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7-24月龄的婴儿,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盐和糖的摄入。
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6-12月婴儿每天摄入毫克的钠。
而孩子每天通过吃奶或辅食中本身含有的钠,一般是可以完全满足毫克的每日需求的,所以不建议给一岁前的孩子在辅食中再额外加盐,一岁后可以少量的添加。
孩子的辅食制作是非常有讲究的,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很关键,怎么制作就更关键。很多妈妈不会制作辅食,就按照大人的菜谱来给孩子做,导致孩子吃得不消化,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脾胃引起积食。
所以建议妈妈们在养育孩子中要学着制作辅食。这里强烈地推荐一本受到万千妈妈追捧的辅食书《每周辅食吃什么》。
这本书从宝宝六个月添加辅食开始,一直到孩子三岁的食谱都有了,并且详细到每一周每一天的食谱安排。
比如10月龄孩子一周的食谱举例,比如周一第一顿喝奶粉或是母乳加餐一块苹果,第二顿吃奶粉或母乳,第三顿吃生菜软米饭,第四顿吃母乳或奶粉加餐一个淸甜翡翠羹,第五顿吃鸡胸肉软粥,第六顿喝奶粉或母乳……
而且每一道辅食都有很详细的制作方法,比如准备的时间,烹饪的时间,难易指数,以及需要的食材,具体做法,能给孩子补充什么营养等。
除了有文字版之外,还有视频制作教程,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就可以了。
妈妈根据宝宝的月龄,选择合适的辅食来制作,宝宝也能吃得好长得快。买回来的妈妈都给了本书很高的评价,对于新手妈妈很友好。一本好书在手,喂孩子吃辅食心里就有了底。
如何循序渐进,营养丰富地给孩子做辅食,完全不用家长操心,因为每一周的食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家长只要跟着做,美味营养的辅食就能满足孩子的胃口。
0-3岁的宝宝饮食,看这一本就足够了,相当于请了一位专业营养师。价格也不贵,只要69元,就相当于请了一位专业“营养师”回家。
有了专业人士助力,就算是新手爸妈,也能让辅食添加变得得心应手。点击下方商品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