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
TUhjnbcbe - 2025/2/15 19:57:00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 http://www.xxzywj.com/m/

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三者间具有协同作用,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其联合放疗或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较好的近期、远期疗效,安全可靠。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手术后可获得较好疗效,然而大部分NSCLC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晚期,目前放化疗治疗效果已达到瓶颈;对于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可接受免疫治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但不能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靶向药物治疗[1,2]。免疫治疗药物可分别联合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等,显示出协同作用,有利于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期[3,4]。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ICI)包括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death-1,PD-1)抗体、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抗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CTLA-4)抗体。现就近年关于ICI联合放化疗治疗NSCLC患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PD-1抗体

1.1 纳武利尤单抗

Yamaguchi等[5]回顾性收集例Ⅲ/Ⅳ期NSCLC患者信息,分为试验组(n=66)和对照组(n=58),试验组接受放疗序贯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对照组仅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rate,DCR)分别为36.4%、68.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46.5%。Fiorica等[6]回顾性分析35例ⅢB/Ⅳ期NSCLC患者,试验组(n=15)接受超分割放疗序贯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对照组(n=20)仅纳武利尤单抗治疗,两组患者1年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分别为57.8%、27.4%(P=0.),1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率分别为57.8%、20.6%(P=0.),结果提示试验组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Bassanelli等[7]回顾性分析95例ⅢB/Ⅳ期NSCLC患者,接受放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全部患者的中位OS为11.9个月,中位PFS为6.3个月;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60d内接受放疗的患者、放疗结束超过60d后接受纳武利尤单抗免疫的患者,中位OS分别为22.4个月、8.6个月(P=0.),中位PFS分别为8.7个月、6.3个月(P=0.21)。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对抗肿瘤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不良反应,Tamiya等[8]开展了一项回顾性、多中心临床研究纳入例晚期NSCLC患者,全部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前均已评价有无放射性肺炎病史,放射性肺炎病史组34例,无放射性肺炎病史组例,结果显示两组的间质性肺疾病发生率分别为26.5%、9.6%(P=0.),提示纳武利尤单抗会增加晚期NSCLC患者(既往有放射性肺炎病史)的间质性肺疾病发生率;中位PFS分别为3.6个月、2.3个月,多因素分析提示有放射性肺炎病史的患者有更长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Furuta等[9]报道1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6周期化疗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肌肉转移,再接受局部转移灶放疗,4Gy/次,共10次,放疗2个月后采用纳武利尤单抗,放疗区域的皮肤炎症明显进展,患者接受类固醇软膏涂于皮炎区域后,症状逐渐消失;至免疫治疗用药4个月时,未出现疾病进展。Peters等[10]开展的一项单臂Ⅱ期临床试验纳入82例ⅢA/ⅢB期NSCLC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3.4个月,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贫血、乏力、放射性肺炎,放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未发现≥3级放射性肺炎。Miyamoto等[11]的临床研究纳入6例Ⅳ期NSCLC患者,其中5例采用立体定向放疗序贯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结果仅有1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肺炎,其余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1.2 帕博利珠单抗

KEYNOTE-试验(NCT)纳入97例Ⅲ/Ⅳ期NSCLC患者,试验组24例接受放疗序贯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对照组73例仅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中位PFS分别为4.4个月、2.1个月(P=0.),中位OS分别为10.7个月、5.3个月(P=0.),两组肺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另一项Ⅰ期临床试验纳入21例ⅢA/ⅢB期NSCLC患者采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6个月、1年PFS率分别为81.0%、69.7%,中位PFS为21.0个月[13]。Durm等[14]开展的一项单臂、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纳入92例非手术ⅢA/ⅢB期NSCLC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序贯帕博利珠单抗巩固治疗,1年、2年、3年OS率分别为81.2%、62.0%、48.5%,中位PFS为18.7个月,中位OS为35.8个月,最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放射性肺炎。

Anouti等[15]的临床研究纳入92例ⅢA/ⅢB期的NSCLC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序贯帕博利珠单抗巩固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0.5个月,接受≥4周期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组77例,接受4周期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组15例,结果提示,≥4周期免疫治疗比4周期免疫治疗可明显提高远期疗效,两组PFS、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P=0.)。一项多中心、随机的Ⅱ期临床试验纳入76例晚期NSCLC患者,试验组36例接受立体定向放疗序贯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对照组40例仅帕博利珠单抗治疗,ORR分别为36.0%、18.0%(P=0.07),中位PFS分别为6.6个月、1.9个月(P=0.19),中位OS分别为15.9个月、7.6个月(P=0.16),在远期疗效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亚组分析显示对于PD-L1阴性的患者,试验组在PFS(HR=2.11,95%CI为1.08~4.11)、OS(HR=2.06,95%CI为1.00~4.23)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16]。Welsh等[17]开展的一项随机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共纳入例(Ⅰ期、Ⅱ期临床试验分别为20例、80例)转移性NSCLC患者,全部患者评价不良反应,其中Ⅱ期临床试验72例评价治疗效果,分试验组36例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同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或常规放疗治疗,对照组36例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中位PFS分别为9.1个月、5.1个月(P=0.5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PD-L1低表达的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20.8个月、4.6个月(P=0.),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呼吸困难、乏力等。

1.3 卡瑞利珠单抗

Yan等[18]报道了3例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均为ALK基因突变阴性,只有1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接受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效果差,经检测2例NSCLC患者PD-L1表达为阳性,再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全部患者的转移病灶均较前缩小,结果还提示低剂量的地西他滨可以提高免疫药物的敏感性。Wei等[19]开展临床试验纳入21例ⅢB/ⅢC/Ⅳ期NSCLC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ORR为33.3%,中位PFS为5.1个月;不良反应包括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5例)、肺炎(4例)、乏力(2例)、白细胞减少(1例),2级、3级不良反应分别有8例、3例。Li等[20]临床试验共纳入28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其中8例(28.6%)发生反应性毛细血管瘤症状,该并发症的中位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分别为6周、8周,在接受阿帕替尼治疗后,4例反应性毛细血管瘤症状得到很快恢复。

PD-L1抗体

2.1 度伐利尤单抗

Socinski等[21]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共纳入例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后序贯度伐利尤单抗或安慰剂,分为≥70岁组(n=)和70岁组(n=),≥70岁组中例接受度伐利尤单抗、57例接受安慰剂治疗,中位PFS分别为12.3个月、6.1个月(HR=0.62,95%CI为0.41~0.95),中位OS分别为29.0个月、26.9个月(HR=0.78,95%CI为0.50~1.22);70岁组中例接受度伐利尤单抗、例接受安慰剂治疗,中位PFS分别为16.9个月、5.6个月(HR=0.53,95%CI为0.42~0.67),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31.0个月(HR=0.66,95%CI为0.51~0.87),≥70岁组接受度伐利尤单抗的患者不良反应(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等)更常见。Altorki等[22]的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Ⅱ期临床试验纳入60例Ⅰ/Ⅱ/ⅢA期NSCLC患者,试验组30例接受度伐利尤单抗序贯放疗,对照组30例仅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主要病理缓解分别为8例、2例(P0.0),病理完全缓解分别为8例、0例(P0.05),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乏力。

Shaverdian等[23]的研究纳入62例Ⅲ期NSCLC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度伐利尤单抗治疗,≥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8%(11例),这11例中3级放射性肺炎患者有1例,2级放射性肺炎患者有10例;同步放化疗联合度伐利尤单抗治疗NSCLC较同步放化疗可明显延迟放射性肺炎发生时间(3.4个月vs.2.1个月,P=0.01)。Saito等[24]回顾性分析36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后序贯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放射性肺炎发生率≥2级的患者有13例(36%),包括2级10例、3级2例、5级1例,肺部放疗剂量-体积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密切相关。Inoue等[25]回顾性分析3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1、2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6.7%(8例)、46.7%(14例),未出现3~5级肺炎。

2.2 阿替利珠单抗

Lin等[26]的Ⅱ期临床试验纳入40例未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分两组,第1组10例患者完成放化疗后接受2周期化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巩固治疗,最后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至1年,中位PFS为18.6个月,中位OS为22.8个月,常见不良反应是咳嗽、食管炎、厌食、吞咽困难、乏力、疼痛。第2组30例患者完成放化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后,再接受2周期化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巩固治疗,最后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至1年,中位PFS为13.2个月,中位OS未达到,常见不良反应是食管炎、吞咽困难、咳嗽。Qin等[27]的临床研究共纳入12例Ⅳ期NSCLC患者,接受超分割图像引导放疗(最小剂量8Gy/次,共3次;或6Gy/次,共5次)同步联合mg的阿替利珠单抗静脉输注(每3周1次)治疗,部分缓解3例,病情稳定3例,ORR为25%,DCR为50%,中位PFS为2.3个月,中位OS为6.9个月,≥3级肺炎发生率为8.3%。Nakashima等[28]报道1例ⅢC期NSCLC患者接受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因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接受转移性纵隔淋巴结和心包姑息性放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症状好转,之后出现肾上腺转移,接受阿替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用药3周后出现放疗区域皮肤红疹,免疫治疗停止,患者接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连用3d、减量连用4d,随后改用口服泼尼松龙,以后逐渐减少口服药量,两周后患者皮肤反应消失,未复发。

CTLA-4抗体

3.1 伊匹木单抗

Hellmann等[29]的Ⅲ期临床试验将例具有高肿瘤突变负荷的Ⅳ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双免疫治疗组例接受伊匹木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化疗组例仅接受单纯化疗,ORR分别为45.3%、26.9%,1年PFS率分别为42.6%、13.2%,中位PFS分别为7.2个月、5.5个月(P0.),双免疫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化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另一项随机Ⅲ期临床试验,将PD-L1表达≥1%的Ⅳ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双免疫治疗组例接受伊匹木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化疗组例仅接受化疗,ORR分别为35.9%、30.0%,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6%、56.2%,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0%、32.8%,中位OS分别为17.1个月、14.9个月(P=0.),双免疫治疗组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皮疹,化疗组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贫血[30]。Boyer等[31]的一项单中心、单臂Ⅱ期临床试验纳入16例Ⅱ/ⅢA期NSCLC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紫杉醇+顺铂或卡铂)联合伊匹木单抗免疫治疗,序贯放疗,根据放疗目的不同,分为根治性放疗组(7例)、术后放疗组(9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3级不良反应(皮肤炎、食管炎、咳嗽、吞咽疼痛、厌食、脱水)。

3.2 曲美木单抗

Antonia等[32]的一项多中心、非随机Ⅰ期临床试验纳入例Ⅲ/Ⅳ期NSCLC患者,接受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曲美木单抗治疗,治疗期间有22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亡与治疗有关,原因包括重症肌无力、心包积液、神经肌肉障碍,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是腹泻、结肠炎、脂肪酶增高,结果显示曲美木单抗1mg/kg联合度伐利尤单抗20mg/kg每4周给药方式是最佳的给药方式,该方案患者可耐受、安全。Planchard等[33]开展的多中心、随机Ⅲ期临床试验由研究A和研究B两部分组成,研究A纳入例ⅢB/Ⅳ期NSCLC患者(≥25%肿瘤细胞表达PD-L1)分为度伐利尤单抗组(62例)、标准治疗组即接受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厄洛替尼治疗(64例),中位OS分别为11.7个月、6.8个月(HR=0.63,95%CI为0.42~0.93),中位PFS分别为3.8个月、2.2个月(HR=0.71,95%CI为0.49~1.04);研究B纳入例ⅢB/Ⅳ期NSCLC患者(25%肿瘤细胞表达PD-L1)分为曲美木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组(例)、标准治疗组(例)、度伐利尤单抗组(例)、曲美木单抗(60例),其中曲美木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组、标准治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11.5个月、8.7个月(HR=0.80,95%CI为0.49~1.04),中位PFS分别为3.5个月、3.5个月(HR=0.77,95%CI为0.59~1.01)。

结语

免疫治疗药物联合放化疗已成为部分NSCLC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治疗结果显示出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得到提高。传统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限制,尤其对于晚期无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以免疫治疗联合传统治疗能起到协同作用、优势互补,为肺癌患者带来希望。但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仍有一些的问题,例如联合用药的时序、剂量;药物联合放疗是否同步;方案治疗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期待更多的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去探索证实。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SchillerJH,HarringtonD,BelaniCP,etal.Comparisonoffourchemotherapyregimensfor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J].NEnglJMed,,(2):92-98.DOI:10./NEJMoa.

ReckM,Rodríguez-AbreuD,RobinsonAG,etal.PembrolizumabversuschemotherapyforPD-L1-positivenon-small-celllungcancer[J].NEnglJMed,6,(19):-.DOI:10./NEJMoa6774.

BritschgiC,RiestererO,BurgerIA,etal.Reportofanabscopaleffectinducedbystereotacticbodyradiotherapyandnivolumabinapatientwithmetastaticnon-smallcelllungcancer[J].RadiatOncol,8,13(1):.DOI:10.6/s---3.

白馨雅,张金梦,孙洋,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肿瘤学杂志,9,46(8):-.DOI:10./cma.j.issn.3-X.9.08..

YamaguchiO,KairaK,HashimotoK,etal.Radiotherapyisanindependentprognosticmarkeroffavorableprognosisinnon-smallcelllungcancerpatientsaftertreatmentwiththe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nivolumab[J].ThoracCancer,9,10(4):-0.DOI:10./-..

FioricaF,BelluominiL,StefanelliA,etal.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nivolumabandradiotherapyinpretreatedlungcancerpatients:efficacyandsafetyof

1
查看完整版本: 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