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战士在猫耳洞患上烂裆病,后羞于看病,
TUhjnbcbe - 2023/1/14 20:50:00

“亲爱的爸爸、妈妈,以后我可能会再次负伤,但负伤我也不怕了,医院里有我一个好姐姐。”

这是从老山前线寄回来的信。

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后,越南不甘心失败,对我国进行多次骚扰,先后侵占我国老山、者阴山等地。

在我*的奋力抗争下,年,我国成功收复老山。

但此时,国际形势不容乐观,中苏关系恶化、越南欲称霸中南半岛,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对老山发起了一次次猛烈的进攻,老山战役正式打响。

老山战役的惨烈情况使得老山成了又一个上甘岭。

直到年,老山战役才宣告结束。

老山战役长达5年,在这期间不仅有奋勇杀敌的战士们,也有能顶半边天的妇女,在前线为战士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猫耳洞”的作战环境

老山地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与越南河江省交接处。

低纬高原,在纬度和高差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热带季风气候,具有雨多、雾浓和湿高湿重的特点。

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还要坚守在猫耳洞内。

猫耳洞是一种常见的占地掩蔽工事,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前线的战士们为了应对敌*对阵地的炮轰,从而造出来的。

粟裕在慰问前线官兵时,认为这种防炮洞比战壕效果更好,于是就在部队推广开来。

猫耳洞一般是由一米高拱形的半圆门构成,宽度为十公分,洞口狭小,常用野草和树枝等作隐蔽。

内部是用木梁加以支撑,大的能进去三五个人,小的只能容纳一人,往往用于存放粮食弹药,是战士们的容身之所。

战士们一旦前去猫耳洞驻守阵地,最少三个月,长达半年,生活单调枯燥,且十分不便,偶尔能靠课本杂志解解闷。

有些猫耳洞距离敌*只有十几米,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止越*的偷袭,每日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身心俱疲。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要警惕越南特工,他们往往神出*没,趁人不备时扔掉手雷或者在雷雨时在猫耳洞阵地附近,开枪扫射。更为龌龊的是,他们会偷我*的物资。

在狭小逼仄的猫耳洞内,战士们过着难以描述的生活。

战士们的睡觉、吃饭、喝水、方便等事项都是在这猫耳洞内完成的。

睡觉时,战士们背靠背抵坐在地上,腿翘在空中蹬着洞顶,同时还要留下洞口执勤者的位置。

到了饭点,战士们打开饭菜,囫囵吞下,无法咀嚼,在运输途中,饭菜中往往混入了大量的沙石,往往也是一些压缩饼干或者米饭之类的,本身也没多少营养,只能果腹。

虽然老山雨水多,但是战士们能喝的水不多,每人每天限量毫升的水,但不是每天都会有水送来,有些时候水来了,还要先给伤病员使用。

但猫耳洞内不仅战士们在生活,还有当地的动物也在肆意横行,有些时候会遇到蟒蛇和*蛇,战士们只能克服内心的恐惧,甚至久而久之,还通过老鼠的动向来判断越*的行踪。“猫耳洞的老鼠很多,只要看见老鼠从洞外跑回洞内,就是越*来了。”

在猫耳洞呆过的战士说:“猫耳洞里住一年,把一辈子能吃的苦都吃完了。”

猫耳洞内混杂着战士们的汗水味、屎尿味、火药味、以及各种动物的味道、一些饭菜味也夹杂其中。

在轮值换岗时,士兵们往往都无法忍受猫耳洞的味道,需要四五天才能缓解。

最害怕的是下大雨,猫耳洞不具备排水功能,一旦下大雨,洞内积水能没过脖子。

而老山地理位置特殊,下雨是常态。

战士们往往是在潮湿闷热逼仄的空间内入睡,也将猫耳洞称为是水牢。

同时为了防止枪支、电台等设备被水淹没而破坏,在遇到大雨时,往往将设备等举过头顶,苦不堪言。

猫耳洞不具备通风条件,狭小,又没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吃饭、拿枪、瘙痒都是用一双手,东西又是共用的,因而疾病便缠上战士了。

当时最流行的疾病是严重的皮炎和湿疹,特别是在身上不通风不见光的部位,尤其严重,也就是俗称的“烂裆”。

这种病严重起来痛痒难耐,一开始坐卧不安,到后面站着时,得将两腿像圆规那样岔开,为了缓解瘙痒,经常用不干净的手去抓和挠,结果是越来越严重,表皮溃烂,烂皮随着衣物一起撕下来,渗出带血的*水。

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士们仍然要坚持驻守在猫耳洞,为了缓解战士们的情况,物资里有一种药包,是浸了药的湿巾等东西,战士们可以用来缓解,但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老山上的花木兰

医院的战地女医生们,得知猫耳洞战士们的处境后,主动要求前往猫耳洞为战士们医治。

前线战斗不激烈时,没有过多的外科手术,好姐姐王晓华,决心去前线巡诊。

王晓华将电话打到前线,想要通过电话,了解一下基本情况。

驻守前线的战士听到是女医生后,便开始起哄,在听到王晓华要上猫耳洞给他们看病,他们却死活不愿意。

当她把她的想法告知同事和领导时,大家都认为太危险,医院到猫耳洞,需要经过一段叫“生死线”的暴露地段,在那里埋着数不清的地雷,甚至越南特工都会踩到自己埋的地雷。

除此以外,猫耳洞的生活条件艰苦,对女性来说很难适应。

但想到战士们在前线忍受伤病坚守阵地,女*医们属实难安。

王晓华说:“我身为*医,*在前,我就是一个*人,怎么能害怕危险就不去救助战士呢?前线随时可能发生战斗,战士不是病得非常严重轻易不能下来,下来一个只能治一个,我们上去一个就能治好多战士,有什么不好!长期让他们带病坚守阵地,心里不安啊!”

经过斟酌考量后,领导同意了王晓华,并要求王晓华要注意安全,并活着回来。

王晓华带着助手富影前去猫耳洞为战士们治病。

她们拄着拐棍,背着药箱。但因为战士们得都是皮肤病、风湿病。

并且有不少战士烂了裆。

因为战士们太过害羞,患病部位十分尴尬,战士们都表示只要有药膏可以涂抹就好了,就是不愿意让王晓华看病,王晓华说到:“这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你们的大姐姐,怕什么?不看病怎么治病啊?”

战士们听到王晓华这样说,同时又想到她们不顾危险、不怕困难前来猫耳洞为他们治疗,战士们非常感动,于是便同意接受治疗。

王晓华和女助手富影冒着生命危险,去了好多危险的猫耳洞,有些猫耳洞距离敌*不到八米,在猫耳洞的两天里,为战士们送去药物并进行了检查。

战士们也感动于王晓华的精神,将舍不得吃的食物都拿出来招待王晓华和她的助手。

医院是见证战士们重返前线将生命交给祖国的地方,在病榻上的战士们经常回顾过去、思考人生和未来,王晓华也理解他们,往往会以极大的热情去鼓舞他们,因而很多病号也会把她当作大姐姐。

有一个被她治好的战士出院时,对她说:“王医生,让我叫你大姐吧,重上阵地后,我一定要打出个模样来!”

在前线,王晓华是为战士们保驾护航的大姐姐,但同时她还是6岁孩子的母亲。

因为工作任务重,王晓华夫妻俩很少写信回家,儿子也很着急,时常问姥姥,妈妈是否还活着。

参战前,王晓华年仅5岁的儿子,早早就起了床,要去火车站送妈妈和爸爸,不哭不闹的对爸爸妈妈挥挥手。

王晓华说:“人都说*人的妻子难当,可身为*人、身为*人的妻子,身为母亲的*人,那是多难。”

即便如此,她依然教育儿子:“是前方负伤的叔叔更需要妈妈的照顾,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英勇战斗,光荣负伤,看到他们伤势治愈,重返前线,是医生的本职,同样也是令医生高兴的。”

于凤也是老山巡诊的骨干女医生之一。

当时,于凤只是济南陆*学校医护专业的学生。

在老山收复消息传来后,济南*校接到通知,选拔一批优秀学员到老山前线见习、参战。

但是未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学生们,在此刻打起了退堂鼓,一时间,报名者寥寥无几。

在这时,于凤主动请缨,要求前往老山前线参战。

但于凤所在的医护专业并不在报名范围内,为了鼓励踌躇不前的学生们作出抉择,首长同意批准于凤的请求,并邀请于凤做“不忘使命、践行*人职责、勇赴老山杀敌”的报告。

于凤的勇敢鼓舞了很多人,学生们纷纷报名。

年8月,于凤如愿前往老山,服务于文山67医院,为了表彰于凤,破格将于凤提前晋升。

医院的第一天,于凤便投到了紧张的救护任务中,虽然距离前线还有一段距离,但目睹了前线负伤的战士,于凤感觉到了揪心。

后来,她回忆到:“查房时,我几次忍不住流眼泪,我看到一位战士刚做完截肢手术,躺在床上唱到‘一条腿保边疆、一只眼睛好瞄准。’我们年纪差不多,我也是一个*人,但是我为祖国祖国什么?我时常想起哪些在前线战斗的战士们,对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经受烈火和子弹的双重考验,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们的战士说‘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怀下,在王晓华的倡导下,部队决定组建野战医疗所,于凤在得知消息后的第一时间便报名,成为老山阵地巡诊的一名骨干医护人员。

于凤当时才19岁,她也需要像王晓华一样为猫耳洞战士们看病,她克服羞涩,像兄弟姐妹一样照顾伤病的战士们,令战士感动不已。

浦秀娟在19岁入伍前,一次脏活累活重活都没干过。

在得知浦秀娟要前往老山前线,浦妈妈很是担心,浦秀娟也感觉害怕。

但在新兵动员大会上,新兵连长说:“老山是坚守阵地,而且你们医院又不在一线,没事!”在听到新兵连长的一番话后,浦秀娟悬着的心也稍微放下了。

浦秀娟遇到的首例手术就是为一个被炸断腿的战士做手术。

浦秀娟以为自己会害怕,毕竟面对的是被炸断的腿筋骨破裂,触目惊心,但意外的是,她很快进入状态,冷静地执行命令,剪掉创面的烂肉。

浦秀娟学的扎实,操作干净利落,使伤员的痛苦减少了很多,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在战役中,浦秀娟前后参与了共计60多场手术,没有发生事故。

被父母捧在手上长大的浦秀娟在战场后方展现出坚强本色,甚至为了能让躺在担架上的伤员在山坡小道上保持平稳,在砂石枯枝的路上跪地膝行。

也正是她们在战士背后的默默付出,让战士们放下担忧,一心扑在战争上,保卫祖国。

现如今安稳的生活,应该感谢那些用肉身凡体挡住枪林弹雨的战士,同样感谢背后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工作者。

文章来源:

《巡诊“猫耳洞”——记老山前线女*医王晓华》

《战地女护士日记》

《老山战役研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士在猫耳洞患上烂裆病,后羞于看病,